上一期针对“2017天工奖”的作品点评还不够多?不够辣?为了满足读者的小小要求,“斑马先生”决定再来一波刘鹏老师犀利的点评,还不接招嘛!
刘鹏老师点评:这款作品选用上等的冰种翡翠,种足够老,且运用了俏色手法。作品中,远处的树林和近处的松树、空中飞翔的鸟和地上的人相互呼应,可以看出这是一款传统且具有强烈代表性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作者的雕工技艺十分了得,驾轻就熟,将许多镂空和显工的地方做得非常到位!
然而,唯一遗憾的是这款作品并没有文人山水画的灵魂!如今对于翡翠的创作核心都是一个范本式,并没有美学蓝本。这款作品在格局、构图以及细节的处理上俨然缺乏意境,也没有明确表达出创作美学的来源,究竟是宋式山水,明朝山水,还是五代的山水。
这类作品虽然拥有值得赞叹的工艺,却表达不出它作为山水画的灵魂。在这里,我也提醒大家应该去深入探索如何表达作品的灵魂,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工艺上的超越。
刘鹏老师点评:这款作品非常有亮点!该作品描述了一位仙古时期的女神正优雅地躺在虎背上。我认为,作者对碧玉的料性肯定有一定的认知和把控能力,才敢用粗细不同的曲线描绘出作品的轮廓。这种装饰性雕塑就是它的一种语言,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利用其节奏感和线条的疏密关系省略了很多细节,比如西式雕塑对于细节形体的写实,还有中国传统装饰细碎的图案与线条,最终获得的是作品整体的流线感和动态。
对于现代作品的审美判断,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都有各自的依据。像这种装饰性雕塑的作品,以趣雕塑为语言的手法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刘鹏老师点评:这是一块以龙首关公为造型的碧玉片料,用3D打印出来的泡沫作为背景,这款作品的展陈十分新颖,给人一种汉白玉碑的效果。
从创作初期来看,中间的碧玉俨然是不规则的,作者也没有规整地运用传统手法,将所有边角挖绺儿、去裂、去脏。再细看作品,关公的肩部一直延伸到后臂,就像是关公整个人被逐渐引到这块平板的玉料当中,这种精彩的手法可以理解为作者将透视和中国山水画的渐隐结合在一块固体的石头上,使其达成了一种高度的默契。最突出的是关公手中的大刀,作者巧妙地运用透视的手法呈现大刀无限延伸的空间感,再加上刀身上精致的装饰纹样,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精彩。
整体来说,这件作品非常值得大家借鉴,其中运用到的手法和语言的表达方式都充分说明了作者本身十分了解玉料,对雕刻创作的造型和图案也深有研究,才创作出这样精彩的作品!
刘鹏老师点评:该作品的亮点在于它的展陈很突出。作者对于绘画、构图和展陈三者的解读非常恰当,画面营造出圆月高高挂起之时,三位高士在幽静的山中喝酒吟诗这般雅静的场景。作者用夸张的构图将整体的环境和空间无形中扩大,又将人物突出在一隅,这种人为设计的画面若是还原到诗中,尤其是唐诗,那所表达的意境俨然能体现出文人的美学和价值。
另外,作者并没有对材料过分雕琢,就好比日本“无印良品”主张的回归自然。在对山川的处理上,作者运用俏色手法,也没有过多地装饰,保留了翡翠本身的灵气。
总之,作者保有翡翠本身的气质和形体,再结合一个恰当的主题,俨然就是点石成金,成就了一个佳作!
刘鹏老师点评:这款作品的展陈十分精美,以古铜色的琵琶作为背景,将玉雕作品支在琵琶上,其综合效果俨然成了一个创作的惯性,使玉和琵琶的颜色显得十分协调。
然而,这款作品也有几个瑕疵。其一在于图案化的处理,由于作品采用薄浮雕这种雕刻工艺,作者只能尽可能放大这种材质的空间张力,但荷花和人物需要运用雕塑的写实手法,两者的不协调导致作品在图案和雕塑的搭接上略显生硬;其二,作品的左侧是多位僧人驾在青铜材质的祥云上,其呈现出的倾斜角度并不美观,这样的视觉效果容易让观者难以接受;其三,作品的题材究竟是什么?是要讲述反弹琵琶,还是要体现礼佛图,或者是展示观音呢?这样题材不明确的作品,其传达出的语言是很容易被观者误解。其四,处于作品左下角的雕塑形式,已经被王朝阳、邱启敬等崇尚意象美学的老师运用过,作者再模仿的话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刘鹏老师点评:岫岩玉,一种看起来很干净的材料,适合用于雕刻大件作品。
这款作品能很好地体现出材料本身的特点,是一款以竹子为中心的山水作品。该作者的雕刻工艺是可圈可点的,竹叶薄,而且分布平均,但就是缺少设计。无论是文同还是郑板桥,他们的竹子都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意境,带有其本身应有的感染力。我建议作者再多多参考其他以竹子为题材的大师作品。
刘鹏老师点评:这款作品描绘的是一只蝉正安静地呆在指尖上,那是一双浑厚、长满褶皱的手。作者运用雕塑的语言,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手是人的第二表情,就其刻画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对形体和雕塑方面有相当扎实的基础。同时,作者以写实的创作角度来体现一种乡愁或者情愫,能更好地阐释其美学观念以及题材。
回顾过去,罗中立老师在山区住了整整8年,期间画了大量当地农民的速写。他的作品《父亲》就是创作于生活,通过直观的雕塑手法将这种乡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创作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要让作品表达出由内及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我们要关注的不单单是工艺和技术上,更多的是创作本身。
我认为这件作品在创意上很值得鼓励,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在这种题材上有更多新的尝试。
刘鹏老师认为,有许多90后作者虽然在创作手法上比较大胆,但大多作品都是按照一种思路,简单地将各种材料拼接在一起,这样会让作品本身显得比较生硬。老师建议大家应该多关注绘画知识,学习如何将创作理念和工艺相结合并体现在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