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成分与鉴定
按和田玉产出的情况,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现代玉石行业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状态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种。
1、山料
山料又称山玉、碴子玉、古代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玉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表面粗糙,断口参差不齐,玉石内部质量难以把握,质地常不如子玉。但山料是各种玉料的母源,同时也是玉石的主要来源,不同的玉石品种都有山料,如白玉山料,青白玉山料等等。
2、山流水
山流水名称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称,即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经洪水冲刷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玉石的棱角稍有磨圆,地质学称为“次棱角状”,距原生矿较近,表面较光滑。山流水原料中有一部分又称为“戈壁料”,是玉石在戈壁滩上经千百万年的风吹雨打风化形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却油亮光润,也是很奇异又有特色的玉石原料。
3、子玉
子玉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玉矿被流水冲刷搬运到河流中被“磨圆”玉石,它分布于现代或古代河床及河流冲积扇和阶地中,玉石露于地表或埋于地下。子玉的特点是形态为卵石形,一般块度较小,表面光滑,因为经河水长距离和长期的搬运、冲刷、磨蚀,“大浪淘沙”保留了玉石中最为致密坚硬的部分,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内部质量容易把握,材料出成率高。子玉和山料一样有各种颜色和质地,主要产于昆仑山水量较大的几条河流,如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和河、叶尔羌河和克里雅河以及这些河流附近的古代河床、河床阶地中。
和田羊脂玉挂件
和田玉的颜色分类
中国古代对和田玉的颜色非常重视,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附含於一定的意识形态。古人可能受五行说的影响,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东方为青,南方为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中央为黄。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它为间色。从而将玉也分为五色。王逸《玉论》中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黑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赤黄者绝无。"这是说,玉有白、青、黄、赤、黄五色,而常见为青色、白色。傅恒等纂《西域图志》说,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绀(紫红)、黄、青、碧、白数色。椿园《西域闻见录》说,叶尔所产之玉,各色不同,有白、黄、赤、黑、碧(绿)诸色。以上说的是玉有五色,但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却认为玉只有白、绿两色,他在《天工开物》中说:"凡玉唯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菜玉,其赤玉黄玉之说,皆奇石琅之类,价即不下玉,然非玉也。"古人对玉色说法不尽相同,经我们调查和田玉实际上只有白、青、墨、黄四色。另外,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还产碧玉,也称软玉,成因与超基性岩有关,如同加拿大碧玉和新疆玛纳斯碧玉,但不属于和田玉范围。不同颜色的玉,质量也不尽相同,如《新疆格古要论·珍宝论》中说:"玉出西域于田国,有五色……凡看器物白色为上,黄色碧玉亦贵。"中国自古以来,白色为纯洁的象徵。《汉书匡衡傅》:"洁白之士。"所以人们喜爱白色。白玉不仅颜色白,而且质出也好,深得宠爱,被列为珍品。和田玉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四类,其它颜色的和田玉也可归入此四类中。
白玉
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同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有季花白、石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白玉是和田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块度一般不大。世界各地软玉中白玉极为罕见。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纯白玉子叫"光白子,"质量特别好。有的白玉子经氧化表面带有一定颜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枣色叫"枣皮子,"都是和田玉名贵品种。
白玉按颜色还可分出羊脂玉和青白玉。
羊脂玉
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截止,"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青白玉
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田玉中较为常见。
黄玉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最好。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量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黄色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琢制的黄玉三羊樽,黄玉佛手等。
青玉
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现代以颜色深浅不同,有淡青、深青、灰青、深灰青等之分。和田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者,近年,见有一种翠青玉,呈淡绿色,色嫩,质细腻,是较好的品种。
墨玉
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种繁多,有乌云片、淡墨光等。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浅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纯漆"者,乃是上品,十分少见。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黑色皆因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