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峰以弥勒佛享誉玉雕界,其作品获过诸多奖项,在此不复赘述。能工巧匠出精品,对于玉雕,对于人生,这位大师是怎么看的呢?
一、少即是多
我们知道,侯晓峰做得做多最好的是弥勒佛,他在初学玉雕时,人物、山子、花鸟虫鱼类皆有涉猎,但他总觉得雕刻人物类最是得心应手,于是他把重心放在人物类上,钻研人物雕刻技法,经年累月的专攻,终于在玉雕界大绽异彩。在职业内做减法,把自己的强项修炼到极致,这就是你的职业壁垒。
传统的弥勒佛玉雕,多会把布袋、大肚子、佛珠等元素一一表现出来,而且往往这些元素便占了大部分空间。侯晓峰认为艺术需要做“减法”,对于佛祖这样深奥的形象,越简单越有神韵。他雕的弥勒佛重“神”,而不拘泥于形,讲求神态逼真,即使只有一张脸也能把佛祖的智慧和慈悲表现得酣畅淋漓。少即是多,方寸之玉若要面面俱到,反而不得要领。
二、吐故纳新
佛像雕刻自古有之,弥勒佛早已被雕“滥”,侯晓峰的作品却能让人耳目一新。他提倡把弥勒佛的形象作生活化的艺术处理,他雕刻的弥勒佛,脸上的笑容慈善憨厚,自然地流露着智慧,别具一格。
侯晓峰吸收传统雕刻技法并加以创新,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续创新,而不是拜倒在偶像的光环下盲目跟风,这才是应有的学习态度。
三、艺术追求
侯晓峰曾说,不管现在的市场环境怎么样,作为艺人,要让自己静下来,想想自己应该追求什么。对于他来说 ,不管玉石价格如何风云变化,也不管自己如何受人追捧,作为一名艺术家,艺术本身才是他的江湖,是他的初心,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即是说“斑斓的色彩会让人眼花缭乱;喧嚣嘈杂之声使人丧失聆听的欲望;混杂的味道使人味觉失灵;任性掠夺使人心欲愈盛;稀有的物品能蛊惑人心,让人行为不轨。”
在人生和艺术上,侯晓峰都能给自己做减法,面对玉石的稀有,市场的高烧,名利的诱惑,他能静下心来,守住自己艺术创作的初心。对我们来说,不管玩玉的初心是什么,不要让心绪欲念大起大落,失去内心的安宁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