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修建
近年来,玉雕市场出现不景气,然而,在这个困难的阶段,还有许多的玉雕人没有放弃自己毕生追求的玉雕事业,而是另辟蹊径,根据市场需求,以“立本创新”的方式谋求新的发展。从市场角度,对作品的创作不断钻研、学习、和完善,让工作室出来的产品焕发出独特的新风,大受市场欢迎。对市场的探索,工艺的钻研,在这两个话题上,海派玉雕大师丁修建正有着深刻的体会。
丁修建,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会员,中国工艺品雕刻工高级技师,海派玉雕大师,上海玉雕大师,中华玉雕艺术大师。
在丁修建看来,玉雕是一门传统文化较为浓厚的艺术门类,而创新则是玉雕千百年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传统的玉雕设计往往重其内容和形式,常常给创作者带上了无形的枷锁,使玉雕创作缺乏艺术个性。而现代玉雕除了继承精良的传统工艺之外,更加强调适应当代的人文思想和精神需求,即玉雕的创作,需要适应市场,作品既要传神,有韵,更要有独到的风格和内涵。
亘心治玉
从起点开始,立本创新
丁修建17岁时,经姑姑介绍,从山东来到上海,进入静观玉雕厂学习玉雕技艺。后期又幸遇名师,得到于泾大师指点,使他获益良多。渐渐地,他的作品不仅工艺别出心裁,而且造型塑造也极为到位,新颖的创作风格逐渐形成。
“传统文化是一个大宝库,只有不断的学习、借鉴和钻研才能充分的挖掘出来。”这是丁修建多年来,通过不断地摸爬滚打,不断地求学、实验和交流,最终形成自己的玉雕创作的经验之一。他一方面接受和学习传统玉雕创作,另一方面又创新的将西方雕塑的形象、线条、透视等理性的创作手法借鉴、负载于玉雕上使之充分融合,突破了不同审美主体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局限,使作品兼具传统美学风格的同时又有当代的人文创新、精神解读。
让他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在做达摩作品时遇到瓶颈,那时也巧,他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一本西方雕塑的书,书里关于人体雕塑构造写得十分理性科学,当时他看一眼就受到了启发。情不自禁地就照着运用到玉雕作品的创作中,结果让他十分惊讶,拍手称绝。大部分人创作的时候,都是循规蹈矩,他则一笔一笔的思考,一笔笔的创新起来,理性与感性结合,非常认真。
市场的认可度时常会挫伤作者的热情,一些原创的题材作品也面临着难以预知的风险,为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他的作品大小件兼备,以人物为主,兼具动物、花鸟等题材,类型十分丰富。丁修建的作品可以说是是传统感性文化、西方理性思想相互交融和创新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他继承传统玉雕技艺,特别是融入乾隆工的精华,一方面又吸收外来文化精髓,西方雕塑的结构、透视思想,不断发展探索,最终形成简约精致洵美且异的个人玉雕特色。这与海派玉雕艺术精神和当下市场的需求形成良好的补充。
他创作的《普陀观音》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件作品一改传统雕刻牌型样式,借鉴西方的透视手法,作品立体感强,画面宏大又不失细腻,他吸收了宗教所生的大量情感和情结,置于自己心头,他借助这件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庄严和向善的广阔,乃至对信仰的尊重。让人看后对这件作品能产生出激动的情绪和敏锐的感悟。
要想成为一名让人敬重的玉雕大师,就得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怀着对玉雕创作的一片赤子之心,丁修建一直是这样严格的要求自己,在他眼里,天下再大的事也是从小事做起的,每一件货都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丁修建在工作室的玉雕产品创作中也是一直在亲力亲为的雕刻、设计,认真把关。在他的人生字典里,玉雕是念,是年华不再,可眉眼依然满怀情深,他之所以屡屡能创作出让市场喜欢、走心的作品。是因为他在拥有对玉雕的信仰和艺术追求
风骨是什么?是君子之道,素履之往。具体在丁修建身上,就是做玉雕,用心做,立本创新,与时俱进。海派玉雕的海纳、包容,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借鉴并不断融合的艺术,取长补短,互相尊重,互相成长,共同进步,用心做好作品,倾入大量的创作情感,让作品成为有情感色彩和有传统意义的佳作,才是玉雕本身的魅力之所在。
艺术年表:(获奖列表—部分)
2011年《三圣佛》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金奖
2012年《童子拜佛》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金奖
2012年《四神套牌》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最佳工艺奖奖
2013年《鸿钧老祖》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银奖
2014年《六臂观音》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银奖
2015年《三阳开泰》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6年《普陀观音》获“中华龙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