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是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祗的一种外圆内方的礼器,产生于大约5100年之前。在新石器时期,玉琮江浙良渚文化、山西陶寺文化、广东石峡文化中大量出现,其中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数量最多最为精美。
有关玉琮的历史,就要从我国玉文化的源头说起。民国和民国以前的论著多主张始于“三代”(即泛指夏、商、周三朝),有的似也包括汉代,从而把许多古代玉琮都视为“三代”物。这就是说,按此前之说,玉琮最早出现在夏朝。但从现有考古材料分析,这些“外方、内圆、牙身”的典型玉琮,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出现。其最早的年代是安徽省潜山县发现的薛家岗文化。
此后,在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中都相继发现,主要有大坟口文化、龙山文化、良诸文化、石峡文化、齐家文化和陕西华县客省庄二期文化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中的玉琮,最早者距今有五六千年,最晚者也有四千年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玉琮史按此前之说,最少又向前推进三四千年。
这种具有特定造型和意义的玉琮,是从何种器物,或仿自什么形状物制作及其含义等诸问题,早已引起人们注意,并有了一些探讨。综观各说,概括起来有如下数种说法。
一是依古代“天圆地方”说。既然“璧圆象天”,是仿“天圆”制为璧,那么玉琮的外方就是仿“地方”说而作。
二是认为琮的前身是古代房子中的“木柱”。也就是说玉琮之形来自“木柱”。
三是认为大地属阴性,而手镯又多是妇女用器,因此,手镯是玉琮之前身。
四是认为琮代表地,属阴性,且中心有圆心,古人视女性亦为阴性,故玉琮之形,是仿女性生殖器而作。
五是认为玉琮是由古代织机上某一附件演变而来。
如前述,迄今所知的这种“外方、内圆、牙身”的玉器,在玉琮之前的古器物中,无论什么材料的制成品,确未有典型的实物发现。就典型玉琮形器而言,薛家岗文化出土两件为最早遗物。细审这两器,长仅2.1厘米,射径1.6厘米。可见,该处出土如此细小的琮形器,只能作佩饰用。也就是说,这种琮形器最早出现时,很可能是作为玉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