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上演了一部众星捧玉的大戏。清乾隆御宝题诗的白玉玺飙至天价,最终以9586万港元成交,打破了玉器拍卖纪录。而此前,该玉玺在2007年拍卖会上只拍出4625万港元,短短两年多时间,价格却成倍增长。对比大陆,在中国嘉德2010年春拍上,一件清代黄玉留皮龙凤带钩最终以21.2万元成交,而它的预估价仅有2~3万元。透过三年前的数据我们可得知:玉器不再是人们把玩欣赏的“饭后甜品”,它越来越占据市场经济这顿盛典大餐的重要席位,并逐渐成为老百姓的一道“开胃菜”。
玉器,之所以会成为收藏宠儿,一方面与中国的收藏传统及玉文化有关,另一方面则秉承着“物以稀为贵”的自然法则。玉石是一种稀缺矿物质,采得越多,剩得越少,因此投资和收藏价值也自然水涨船高。然而,投资并非拥有资本就会完美,它不是跟风、不是炒作、不需想当然、也不需凭感觉。投资玉器需要的是爱玉、赏玉、懂玉,只有用预估大局的眼光和审慎辨别的理性才能在玉器收藏的潮汐中淘到金沙。
当前很多藏家重视“珍品”,认为只有选择别人没有的才具有投资价值,其实“真品”才是玉器投资者的第一目标。玉器只有建立在真品的基础上,才能有价值,才能有收藏投资之说。专家认为,真品保值,珍品增值。同时,在众多藏家期待保增值的同时,一些能够降低投资风险的新兴模式也正在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