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春天,四川广汉县南兴镇月亮湾的村民燕道诚在离家不远的地沟中用龙骨水车向田里抽水,以缓解春旱。正当他准备结束一天的劳作时,他竟意外地发现了一些玉石,数量总计达到了400余件。当晚,燕道诚就将玉器取出,并悄悄地分开拿出去变卖了。
月亮湾出土了珍宝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一些投机的古董商立即蜂拥而来。在那一两年间,林批的珍贵文物从月亮湾流向了各地。1931年的秦天,几件玉器辗转流落到了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人葛维汉的手中。
考古经验丰富的葛维汉看到这几件玉器后,大为震惊。经多方打听,他终于知道了这几件玉大的原始出处——三星堆遗址。于是在1934年,葛维汉带领助手林名均,应广汉县政府的邀请,在燕道诚一家发现玉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发掘,获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出土了各种玉、石、陶器等共计600多件文物。
遗憾的是,3年后,全面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就此陷入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专家恢复了对三星堆跨越的发掘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西南博物院院长冯汉骥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考古专家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而在三星堆众多的人物雕像中,有一尊人像堪称其中的领袖,这便是有着“世界铜像之王”之称的青铜人像。它身高在1.7米左右,加上底座高达2.62米,重达180千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三星堆文化”的名称也被正式提出。
对于三星堆文化,尽管专家各抒己见,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三星堆文化与古蜀国有关。从三星堆遗址可以看出,这是一座规模庞大、布局合理、建筑技艺十分成熟的古城。古城南北长2000米,东西最宽处也达到了2000米,总面积达到了3.5平方千米。如此宠大的城市内,居民必定不在少数,据专家推断,当时城内的居住人口应该在3万到5万之间。这也就意味着,三星堆古城要比晚于它1500年修建的古希腊名城迈锡尼大100倍。
无论造型独特的青铜人像、器物,还是作为农业发展水平之反映的生活陶器,都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但令人惊异的是,在距今3200年前,处于鼎盛时期的三星堆城池究竟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变故,为何突然一夜之间就消亡了呢?
有学者认为,这都是水患惹的祸。他们认为,三星堆古城的布局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成都,都是临水而居,充沛的水流为三星堆带来了持久的繁荣,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上游的河流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泥沙淤积改变了河道,使得河水上涨毁灭了古城。
也有学者认为,这都是“巴代人”惹的祸,还有学者提出了“迁移说”、“亡国说”、“改朝换代说”等观点,但孰是孰非还没有定论,目前还是一个待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