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收藏和田玉首要重玉材(玉石常识)

时间 : 02-20 投稿人 : 翔翔 点击 :

 古代玉器收藏家均把玉质的优劣放在第一位。那么何为“优质”?何为“劣质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古代收藏家之间也并非完全一致。在汉晋时期曾经有过关于重玉质还是重玉色的讨论。

“玉质”,儒家提出玉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印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诎然、气如白虹、精神见于山川”等特色,而别于其它石类。儒家提出“玉有德”的主要根据是玉质的诸多优越性,实为“石之美”的演绎,所谓“玉德”亦即玉的质地美。

关于玉色,儒家提出玉有“孚尹旁达”的特征,这四个字不易理解,其本意为“玉之为物,孚尹于中而旁达于外,所以为信”。今释为君主有信其言其政,可旁通达远。然《集韵》这部字书又诠为“玉采也”,“采”同“彩”,即玉这颜色,后学多从之。辩论的结果便落实在“首德次符”这一基本点上,德为质,符为彩,也就是说玩玉、赏玉、藏玉的人都要首先重视玉德,即玉之质地的优劣,然后再看其色彩之美丑。这种古玉审美观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我国古玉鉴赏收藏史的始终。

收藏和田玉首要重玉材(玉石常识) | 玉石常识

新疆和田玉

但是自宋代以来,尤其进入明清,这种传统的古玉审美观事实上在实践中发生了动摇,这就是明清两代古玉收藏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非常看重古玉沁色之美,已达到置玉质于不顾的偏颇境地,这虽有悖于古玉审美传统,但这又是一段有据可查的严酷历史。

首先著书立说的便是嘉道时古玉收藏家、鉴赏家陈性,他爱玉成癖,因一生潦倒无着,不得不将其母授父传之八十一古玉也送到质铺而终。他的藏书专著《玉纪》今传者似为残本,但从中可以看出陈氏既总结了前人藏玉的观点和经验而又加以发挥。可以说此书为我国藏玉界重沁派的代表性著作,对晚清和民国时期古玉收藏家影响深远,是不可低估的,与之相对的是晚清金石学者吴大澂于光绪年间将其所见所藏之古玉以《周礼》等先秦古籍为指导,作了系统而深入的考证,将其成果集篡成《古玉图考》公诸于世。

此书不仅震撼了国内收藏界和学术界,还深深地打动了日本及欧美的汉学家的古玉观,被学术界尊为圭臬。这两本专著可谓代表了我国古玉收藏界的两种不同理论观点和收藏活动及其考辩鉴证实践。值得提出的是当今古玉收藏家几乎显而易见百分之百地、有意无意地仍在《玉纪》指引下继续走着热衷于古玉蚀伤的收藏道路,只有少数人似在沿袭《古玉图考》的传统,以经典与“古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古玉辩证工作。

当代古玉收藏家是新生的社会群体,与古代收藏家不同,他们大多是在改革开放这20年中成长起来,在泛滥成灾的大量古玉玩赏和鉴证的出版物引导下,在古玩店、旧货摊煞费心机收买了一批玉件,近十年又有人从拍卖行竞拍抢收了不少的玉器,确已出现了收藏数百年的“高古玉”收藏家,而收藏“清玉”甚少,尚有书画、陶瓷和玉杂收藏家也收买了一些古玉类古董。

他们之中大多喜欢鸡骨白的“高古玉”或奇形怪状的“红山玉”,还有的收藏着满身污垢的表似“黑漆骨”、“水银沁”、“水锈”、“土古”或“尸古”般的所谓“古玉”。在与他们攀谈之中也发现了这些收藏家大多缺乏玉料的基本知识,既不识“和田玉”,也不知“红山玉”、“良渚玉” 为何物。还有的人是在古玩摊上或收藏家之间获得一些有关玉料的传闻,而不去检验其可靠程度便人云亦云,是非莫辩。

当然,我不敢说当代收藏家之中没有人已有了古今玉料的基本知识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可以肯定,从当今玉器收藏家本人的主客观条件来分析,是很难达到上述的理想境界的。所以,摆在当代玉器收藏家面前的确有一个学习和熟悉古今玉料的课题。

由于发掘所获的古玉均已收藏在国内博物馆和考古部门,收藏家若想能够获得观看的机会确实很困难,拿到手上摩挲获得实感的机会则更少,因此这个学习过程将是漫长的。我建议收藏家要与博物馆、考古所(队)建立密切联系,争取直观正式发掘出土古玉,这是学习古玉玉料的关键。其次还要学习现今产出的和田玉和岫岩河摸玉。目前和田玉产出量有限,供不应求,商家往往以俄罗斯和青海玉冒充和田玉,这增加了学习和田玉的难度。其实,这一难关还是可以突破的,假如您能交上采玉人或深知底细的玉商,向他们请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当前对收藏家来说还必须从偏爱鸡骨白、牛毛沁等病玉和名目繁多的沁色等不健康的审美观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玉的质地和颜色。简而言之,优质玉的条件是温润莹泽、坚韧缜密、色彩纯正(如羊脂白、青白等)、无瑕玷绺裂。反之,其质干晦粗杂、色不纯正、瑕玷绺裂较多者则不是优质玉,而是地地道道的劣质玉。凡是玉器表面上呈现红、黄、黑或白等颜色者均非优质玉,因为优质玉是不易染色的,只有带杂质或石性的劣质玉方易染色,这是值得警惕的。

总之,古玉爱好者和收藏家在鉴赏收购活动中务须以玉质优劣为先决条件,其次再视其颜色纯杂而定取舍。一件优质玉其质色往往是统一的,如羊脂白玉并非仅指其白度而言,其质地应似羊脂那般肥腻滢泽,其白度恰似白中微微泛青的羊脂那般特有的白。这种统一的观点就是古人对玉质所要求的那样,要达到“全”的至高水平。“全”玉是供帝王所用之玉,用今天的语言来说也就是质优色美的玉。当然,玉器还具有一定的器饰及其赖以完成的工艺,这些也是收藏家决定取舍的必要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关文章

  • 玉雕行业乱象(玉石行情)
    玉雕行业乱象(玉石行情)

    玉雕行业发展至今,从封闭到开放,从幕后到台前,这期间的发展也累积了许多的弊端。任何事物的高速发展都有正反两方面,玉雕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行业乱象。这些乱象可大可小,有些直接抹黑了整个玉雕行业,有些甚至对玉雕手艺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让外界误以为玉雕行业畸形发展,正在走下坡路......机雕一、机雕泛滥在玉雕界有不少传言,机雕革命在未来...

    1651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玉石文化
  • 和田玉貔貅最适合哪些人佩戴?(玉器百科)
    和田玉貔貅最适合哪些人佩戴?(玉器百科)

    貔貅是一种瑞兽,是古代五大瑞兽之一,主要掌管钱财,它非常凶猛威武,佩戴和田玉貔貅能招财进宝、辟邪郑宅、促姻缘等功效,和田玉貔貅最适合哪些人佩戴?  和田玉貔貅的寓意:貔貅能张口吞纳钱财,有招财进宝之意。古时的说法是一摸貔貅让运程更旺,再摸貔貅让财源滚滚而来,三摸貔貅能让你平步青云。貔貅具有龙头凤尾、鹿耳羊角,代表天赐福禄、平安祥和、万事如意。和田玉貔貅挂件可...

    883 和田玉 玉器常识 玉器文摘 玉器风水学
  • 中国传统玉雕技法(玉石百科)
    中国传统玉雕技法(玉石百科)

    我国传统的玉石雕刻技法有很多种,这些传统的技法是历史传流下来的悠久手工业文化,在漫长的发展与历史进程中,人类将所想的事物刻画在玉雕上,对玉石文化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田玉把件传统的玉雕图案有别于现代的美术,但是传统的图案关于繁复的刻画并非是简单的罗列,与单纯的重复,更加注重细节,这让传统的图案更增添了文化与内涵。但是从装饰的角度上来看,玉器对加工工艺的要...

    1377 玉雕 和田玉把件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雕名家
  • 碧玉与青玉怎么区别?(玉石文摘)
    碧玉与青玉怎么区别?(玉石文摘)

    碧玉和青玉都是和田玉的主要品种,它们都含闪透石成分,和田玉碧玉与青玉在颜色上很相似,故两者经常会被弄混淆。碧玉与青玉怎么区别?碧玉含透闪石90%以上,多数带有天然的瑕疵和花纹,黑点是碧玉常见的黑色矿物包体,比较容易辨认。青玉是软玉中数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其物质成分跟白玉相同或相近,成因与白玉一样,都属于接触变质成因形成,只因含微量元素铁而呈现出差异。碧玉的闪透...

    292 青玉 碧玉 区别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寓意
  • 和田玉青花籽料的价格(玉石文摘)
    和田玉青花籽料的价格(玉石文摘)

    青花籽料色泽鲜润,晶莹剔透。玉石内部的棉、墨都是玉石天然生长出的纹理,极为美观自然,也是鉴别其品质真假的重要依据。青花籽料的价格主要看玉质各方面的因素。青花籽料属和田玉籽料中的一种,它其实可以说是和田玉墨玉中不完善的一个玉种,属于是致色不完全的墨玉。从整体外观上来看,玉石白色的基地上所展现出的是斑斑点点的黑色,就如同是白色宣纸上喷洒的星星点点的墨迹一般。而青...

    1656 青花籽 和田玉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风水玉石
  • 新疆和田羊脂玉的“白”(玉石科普)
    新疆和田羊脂玉的“白”(玉石科普)

    新疆和田羊脂玉收藏中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很多人就是喜欢追求羊脂玉的“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新疆和田羊脂玉的白,它真的是越白越好越值钱吗?相信这可以给那些人敲响一个警钟。穆宇静 新疆和田玉洒金皮羊脂白玉籽玉挂件 笑佛新疆和田玉越白越好,或者说越白的玉就是羊脂玉,这是商家专门误导消费者的错误观念。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新疆和田羊脂玉非常稀少,...

    885 新疆和田羊脂玉 羊脂玉 玉石知识 玉石百科 玉石风水
  • 为什么和田玉籽料都带皮?(玉石百科)
    为什么和田玉籽料都带皮?(玉石百科)

    和田玉的皮色是经历数万年的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从矿物学的角度讲,无论是玉的色皮还是原皮,都是和田玉的保护层,也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物,也是区分籽料与山料的标志。  和田玉籽料的外皮,按照构成可分为两种: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指表皮布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犹如凹凸不平的麻皮坑,分细性、粗性两种;色沁原生皮:是由于一部分籽玉在河里受到其他矿物质浸润、渗透,...

    1857 和田玉 玉器籽料 皮色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风水学
  • 关于新疆和田玉的一些基本知识概念(玉石文摘)
    关于新疆和田玉的一些基本知识概念(玉石文摘)

    你对玉的种类有哪些了解呢?你知道什么是新疆和田玉吗?你对新疆和田玉的它的名称的由来你知道吗,为什么新疆和田玉能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新疆和田玉的概念。让大家对新疆和田玉有所认识和了解。而新疆和田玉的名称由来是以为和田玉出产于新疆自治区的和田,因为和田玉的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北部,当时被誉为昆仑玉,新疆和田玉批发市...

    384 新疆和田玉批发市场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风水玉石
  • 最好的墨玉是啥样的?(玉器选购)
    最好的墨玉是啥样的?(玉器选购)

    在众多玉石中,从颜色上看,墨玉是最为特殊的一类。其色黑如墨,深沉浓厚,加上光洁的色泽,更显稳重。而且,墨玉产量稀少,只有陕西出产,更显其价值珍贵。而对于如此珍贵特殊的墨玉,如何去评价它的优劣呢?一、色黑墨玉最为代表的特点便是其一身的黑色,在评价其品质优劣中,自然要将颜色放于首位。对于墨玉,颜色黑得纯正,无论是有杂色,或是偏色,都不好。这在所有的珠宝玉石中都适...

    1405 墨玉 玉石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选购
  • 轻松鉴别和田玉手镯(玉石讲解)
    轻松鉴别和田玉手镯(玉石讲解)

    和田玉手镯因为精美油润又带有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是国人最喜欢的玉首饰之一。因为和田玉的稀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假冒的和田玉手镯,那怎么轻松就能够做到和田玉手镯鉴别呢?和田玉籽料手镯懂得和田玉的知识就能鉴别和田玉手镯,首先我们明白和田玉主要的成分是透闪石,一般含量在95%以上,所以具有油脂一样的光泽,半透明不透明状,就算再光线下也不能看到内部的结构,但却能透光。...

    824 和田玉手镯鉴别 和田玉手镯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鉴别
  • 青玉特色品种--沙枣青和黑青玉(玉石资料)
    青玉特色品种--沙枣青和黑青玉(玉石资料)

    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玉这种从前专属于王公贵族们的奢侈品更早已进入百姓家。事实上,在顶级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价格一路飞涨的如今,很多资深老玩家已转换了投资、赏玩的方向,开始注重一些还不太为人熟知的特色玉种---沙枣青和黑青玉。和田青玉中的“沙枣青”子料就以其稀少的产量及纯净细腻又油润的特色而越来越多的为人们看重与喜爱。对于沙枣...

    1938 和田青玉 新疆和田玉 玉石知识 玉石百科 玉石文化
  • 为什么我们要去收藏和田玉?(玉器收藏)
    为什么我们要去收藏和田玉?(玉器收藏)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艺术消费的时代,这已成为市场共识。而珠宝首饰的题材也愈来愈趋于艺术性,比如大自然或花鸟鱼虫系列的和田玉作品在市场上更受欢迎,更突出地反映了市场消费的需求。可珍藏之传家宝 和田玉历史底蕴深厚独具灵气、蜚声内外,和田玉自古被概括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物以稀为贵,这为玉色美的评价开创了先河。和田玉是不可再生资源量稀...

    1389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文化
  • 让人惊叹的俏色,究竟巧在哪里?(玉石科普)
    让人惊叹的俏色,究竟巧在哪里?(玉石科普)

    “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玉雕是门大学问,在众多精妙绝伦的玉雕工艺中,俏色巧雕,更是成了“色”与“艺”的完美结合!如果你经常逛玉器市场,那么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玉器都是俏色巧雕。利用皮色或者玉质颜色上的差别来营造出一种亮点,价值和观赏性得到提升。巧雕,利用玉石表皮的色斑,配合创意设计与巧手雕刻,体现出了浑然天成的趣味性。如此,巧用料形,...

    1900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玉石文化
  • 老玩家挑选南红玛瑙的诀窍(玉石百科)
    老玩家挑选南红玛瑙的诀窍(玉石百科)

    南红玛瑙从颜色上看,有锦红、玫瑰红、柿子红、辣椒红等多种色泽,从产地上分有甘南红、滇南红、川料等。对于南红新玩家来说,是不是感觉眼花缭乱,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挑选?南红玛瑙挑选有一个口诀叫“红糯细润匀”,把这几个字记好是很管用的。红,红色的色泽是南红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它独具的魅力!南红正是以红色出名,所以南红颜色纯正很重要,新手切记...

    260 南红玛瑙 南红科普 玛瑙学堂 南红常识
  • 出土古玉怎样消毒(玉石养护)
    出土古玉怎样消毒(玉石养护)

    古玉怎样消毒,是没见出土古玉都需要进行的一个步骤,这些玉器被埋葬在地下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的时间,受到地下很多物质的影响,表面会附带有很多的杂质,还会有很多的细菌存留,所以需要消毒和清洁后才能很好的进行研究。出土古玉  如何清洗古玉?对于外表带有泥土的古玉,需要对这些污渍进行清洗,一般是使用水或是酒精进行清洗,若是古玉的表面带有油渍的话,那可以用丙酮或是稀料进...

    626 古玉怎样消毒 古玉 保护古玉 玉石知识 玉石百科 玉器保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