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和田玉,多数人当它是生财的利器,也有人以为它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工艺品罢了,另有一部分人拿它当作瘾足心闲之时,摩挲把玩之物。
这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在笔者看来它更是浓缩了数千载文明于方寸之间的历史见证,以之辨经证史,可以看穿事物发展的规律,顿悟性灵,实非金银珠翠那些蠢物可比。
当然这么讲有些过于宽泛,和田玉收藏品鉴的学问还是由无数的细枝末节构成的。比如业内常讲的“生坑”与“熟坑”,这本来是源自于青铜器收藏的一个词汇。
生坑的本意为出土不久,锈色斑斓的青铜器,而与之对应的熟坑则专指久经把玩盘磨,而渐渐变得光滑柔和的传世铜器。
最初将这两个词引入到玉器行业之中还是为了形容古玉,因为情况彼此比较相似,慢慢地才将之用到了新玉的把玩之上。
此处要注意两个误区,其一是这里所说的熟坑并不等同于玉质的老熟气,可别望文生义,将之相互混淆。
其二是大多数人会按照习惯臆想熟坑理所当然的要比生坑好,实则尽管后者的手感柔润、视觉效果光华夺目,但行家里手却都更钟爱于生坑。因为他们都喜欢享受自己把玩,由生涩转熟润的这一过程,无论青铜还是和田玉均是如此。
言及把玩,那自然不得不解释“皮壳”与“包浆”这一对孪生兄弟,多数爱好者都难以区分这两种表面特征。
其实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包浆是指一种给人以浓稠液态表层效果错觉,它往往是经过长期的人工摩擦,而在物质表面形成的一种油润的氧化膜,不止玉器上存在,人手经常触及的扶手、工具的柄部等,都可以看到这一现象。
皮壳则不依赖于外界的摩擦,它是指器物静态的经长期放置,表面缓慢氧化而产生的一层并不太润泽的氧化层,一般出土文物上自带的那种坚硬固态的表面效果就可称之为皮壳。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它们二者即可能共生于一件玉器之上,也可能独立的存在。而它们也不只出现在和田玉之上,瓷器、青铜、家具、玛瑙、翡翠、松石、琥珀都可以见到这些特征,只是效果大同小异罢了。
相关商品
新疆和田玉籽料青花杯
和田玉俄翠老坑料平安锁
和田玉冰底翠青老坑料翠竹牌
和田玉冰底翠青老坑料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