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又称为香囊,香袋,在古代则称为容臭。作为中国传统物品之一,香包的艺术形式也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演变,随着古代人民对精神文明的不断追求,香包也由最初的实用性逐渐升级为象征性与审美性,因此,香包的艺术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不仅表现在图案、外观上,更表现在蕴含的文化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图样,更极大地弘扬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一、香包在我国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香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而关于香包的最早记载是在3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在《礼记》中,有“五采谓之绣”,“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以及“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的记载,可见,香包在当时被称为“容臭”或“香囊”,除此之外,还可得知香囊在当时的用途已经非常广泛,它应当具有更加长远的历史,并不是当时的新兴产物。
2、发展历程
除了上古时期,战国时期,秦,汉,魏晋,唐宋都是香包艺术形式发展的关键节点朝代。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在这句话中“佩”就是香囊的意思,也折射出香包在当时已经成为饰品的现象。到了秦汉时期,佩戴香囊称为待人接物的一种礼仪,特别体现在晚辈与长辈的关系上,因此才有《礼记》中“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的说法。
进入唐宋时期,优秀手工艺品在这一时期爆发,香包同样得到了高度的发展,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唐朝得以于外国政权交流,而唐宋时期的香包则融合了波斯王朝的艺术风格,发展出了新颖的样式,除此之外,香囊也从士大夫阶层逐渐走向市民阶层,变成了中国古代的寻常物件。
二、古代香包的用途
之前提及,中国古代香包的作用无非就是带有使用目的实用作用;单纯的在艺术审美方面的观赏作用;或者通过图样表达祝福的象征作用。其中,使用目的是香包诞生的初衷,古代对于芳香物质的使用就是出于香囊,古人将香草之类的物质采摘后阴干,并装进小袋子中,佩戴于身上,以此来“香体”,此外,香囊还有驱赶蚊虫的作用。
后来,随着人们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香囊变得越来越精致,也衍生出了另外两个用途,精致的香囊能使佩戴者的形象更加美好,成为许多“志趣之人”所喜爱的物件,可以说是当时的“时尚单品”,元明清一段时期,香包早已是“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时期,人们大量通过香包上的图案表达祝福,此外,香包上所绣的图样还可以作为一些人表达志向,情操的手段。
三、香包艺术形式的演变
香包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以外观图样,构图模式,色彩搭配,材质结构这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香包从最初产生时的对外观不予要求,逐渐融合了古代美术,刺绣,以及绘画艺术,于是,在多个朝代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形式。
1、外观图样
外观图样是香包艺术形式的最直观体现,香包上的图样有的通过绘画,有的通过刺绣的方式产生,这也使得图样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绘画与刺绣艺术的影响,所以,与古代绘画与刺绣描绘的对象相似,古代香囊上绘有的图样多为原始的简单几何纹样,从秦汉至明清时期都大多以人物,象征吉祥的动物,花草等为主。
在简单的几何图样方面,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在图样的表现方面多以简单点线结合的原始社会人面鱼纹或兽面鱼纹为主,这一时期的中华文明还处于原始时代,其纹样也大多是以原始宗教纹样为主,可以说是“原始社会图案”的代表。
在人物图样以及动植物图样方面,古代香包的人物图样多以八仙,牧童,仙子,高僧或者传统的福娃娃为主,通过这一类图样也较为直观地突出了“福”、“寿”、“喜”这一类祝福的精神内涵;在动物图样方面,多以凤凰,麒麟送子,二龙戏珠,这一类象征吉祥的图样或者牛羊等普通家牲为主,它们不仅展现了上文提及的吉祥寓意,更是“接地气”与古代民间艺术的体现;在植物图样方面,则多以“梅兰竹菊”为主,除了代表吉祥如意的祝福,更多的是一个人志向的代表,比如屈原。
这些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样为主的香包艺术形式,之所以可以成为中国古代香包艺术中的“典型图样”,是因为这些形式的图样不仅在古代香囊中普遍存在,同时也对现代香包产生了深远影响。
2、构图形式
在构图形式方面,以汉代在香包构图形式上为代表,汉代香囊构图多以柔和的线条为主,笔法流畅,笔触缥缈,同时又是大多关于花鸟等其他自然景观的描绘,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比如,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年代最久远的古代香囊汉代信期绣香囊,它的构图形式则是通过柔和的曲线构成流云及小鸟的组合,除此之外,东汉时期的彩绣云纹香囊的构图也同样是以线条刻画花朵与变形云纹的组合。
除了线条的以外,中国古代的许多香包还出现了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对称结构,在许多香包中都采用了对称的构图方式,在中国古代传统审美中,对称的图形容易给人以一种井然有序的秩序感,加之以以上提到的柔和线条的运用,在维持秩序感的同时又不至于显得死板,相反,更体现出一种流动自然,均匀和谐的艺术美感。
3、色彩搭配
在色彩搭配上,同样可以举出东汉时期香囊的例子,在香囊的艺术形式未真正走向百姓,还流行于士大夫阶层时,香囊丰富的色彩搭配就展现出一定的艺术形式。正是由于为了显示士大夫阶层人员等级地位的不同,香囊在色彩形式上的搭配也跟着不同,在《隋书》中记载,“ 鞶囊, 二品已上金缕, 三品金银缕, 四品银缕, 五品、六品彩缕”,其中的“鞶囊”指的就是香囊。
起初香囊的不同色彩是为了士大夫阶层者为了体现官阶不同所创,但到后来,随着士大夫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香包的色彩又变得更为多样化,在这之后,又出现了湖色、杏黄色等更富有层次感的色彩,这时候,香囊的作用也不单单只是体现官阶的不同,更是一种个人性格,喜好的体现。
后来香囊逐渐被平民化,也就是说进入了百姓中,在色彩的搭配上也不想社会高级阶层中那样具有“高雅”的韵味,而是在相当程度上与民俗文化融合,多用鲜艳醒目的色彩搭配,比如为表达喜庆的龙,就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舞龙形象,多用鲜艳的红色与高亮的黄色结合。
4、材质结构
在材质与香囊设计结构方面,中国古代传统香包多用布料或兽皮为材质,而到了后来,则出现了更多不同形式的材料,在这些材料中又以铜居多,因此香囊的艺术形式建立基础得以由柔软的布料转为硬质材料,也使得镂空和雕花这类艺术形式得以在香包上有所展现。
以国宝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例子,该香囊用的是银料,因此工匠得以在设立结构上采用镂空以及捶揲的技法,该香囊通体呈圆球形,以镂空的方式将葡萄花和鸟作为装饰雕在了香囊上,同样的,设计这个香囊的工匠同样考虑了对称的构图手法,花纹以顶点和底点为中心,均匀分布在球体上,体现了对称的形式之美。
四、唐宋元时期香包的艺术特色
之所以单独提及香包在唐宋元这三个时期的艺术特色,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大量优秀的艺术形式得以展现,不管是诗词曲的兴盛还是绘画的进步,都在思想层面上为香囊的艺术形式指了更多条出路,唐宋时期的香囊受绘画,诗词作品的影响,香包上的艺术形象更为丰富,浪漫,拥有外观大气、纹饰写实、结构复杂等特点。
同时,唐朝由于与周边国家交流密切,得以吸收各个国家的优秀艺术形式,之前提到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就是通过结合波斯王朝的艺术风格而构成的球状金银香囊:宋元时期的香囊作为装饰品的地位也愈发明显,这一时期的香囊多为精致的水滴状,给人以优雅之感。
五、总结
中国古代香包由最初的使用价值逐渐上升为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香囊艺术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图样变化,构图形式的变化,色彩与结构上的变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一步步前进,可以说香囊作为一条线索或者代表,贯穿了了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人们关于小型物件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诗经》
2.《礼记》
3.《离骚》
4.《隋书·礼仪制》
5.《民间刺绣》
6.《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