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素有“国玉”之称的和田玉成为投资收藏热点,无论是原料籽玉,还是各种雕件,都上演着一出出疯狂涨价的大戏。在暴涨行情的背后存在什么风险?以后的玉器市场还能继续疯狂下去吗?什么样的玉器值得投资和收藏呢?
对此,新疆岩矿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负责人岳蕴辉有话说。
岳蕴辉认为:“购买玉石原料难度大、风险高。即便买到好料,委托加工的过程中还存在变数和风险。我见过很多人为此倾家荡产。收藏当代玉器,好的自然属性、文化内涵和加工工艺缺一不可。”
与其他艺术收藏品强调稀缺性不同,岳蕴辉说收藏新玉应该投资那些有少量供应量的玉器,“因为艺术品的稀缺性往往容易被卖方利用,被炒作而脱离其真正的价值,这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1、现代新玉,拍卖市场受追捧
如今,拍卖会、展览已成为许多藏家选购玉器的重要渠道,在拍卖市场上,现代玉雕作品越来越受到藏家追捧。
相对地,现代新玉器较之古玉收藏,似乎更被大众市场所看好——在拍卖会上,一些现代新玉的成交价甚至领先于老玉器。中鸿信拍卖公司几年前推出的一件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吉祥如意”拍出了880万元的天价。在2010年11月的西泠“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拍卖会”上,82件当代玉雕大师的作品受到热捧,总成交率达90.2%,其中一件重376克的“太白醉酒”和田玉摆件拍出了900万元的天价。
但,面对这样的“高冷”而“诱惑”的数字,玉友们还是要冷静头脑。
对此,岳蕴辉说:现代玉中玉料上乘、名家大师的作品确实值得收藏。不过他认为拍卖市场的价格并不具有指导性。
“中国的艺术品拍卖还不够规范,首先拍卖规则不统一,拍卖品鉴定不过硬,拍品底价有些也不客观不真实,有的唯以卖家出价为准,此外整个拍卖过程不够透明,炒作比较严重。比如有些夜明珠动辄拍卖到上千万,其实夜明珠就是储量充足的廉价萤石,中国是萤石大国,普通萤石也就是炼钢用的辅料,一块会发光的萤石,只能算低档宝石,可动不动就上千万,这是不负责任的。在拍卖市场,一件器物的成交价被很多人为因素干扰,很容易脱离其真正价值,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目前能体现现代玉器真实价值的还是在展销会上或是正规的玉器店里。”岳蕴辉这样理解。
2、和田玉资源稀缺,价格疯涨
和田羊脂玉堪称“软玉之王”,近十几年来,其价格没体系一直很稳定,而和田羊脂玉的大幅上涨基本上是从2005年开始的。2007年前后,国家明文禁止使用大型机械挖掘和田玉,籽料价格迅速飙升。市场流动性大、热钱多,晋商和浙商垄断原料...对和田玉的价格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对此,岳蕴辉说:“从前些年开始,大批资金涌入收购玉器,不论是工艺品还是商品都受到热捧,不过,与字画、瓷器等其他艺术品相比,玉器的价格不算高,一个原料珍贵的大师级精品玉雕才几十万,而一支一万多的紫砂壶,经过商业经纪人的炒作,有可能炒到20万、30万、40万,甚至几百万。紫砂泥料并不稀缺,即便是大师作品也容易被复制;而玉石的原料稀缺,一条矿脉出一批原料,采完了,这批原料及其雕琢的玉器就成了绝品。任何艺术品都有其固有价值,一味炒作会导致价格严重偏离,违背经济规律。”
和田玉价格昂贵不仅因为市场的需求,有限的资源也是其上涨的主因。
2011年前后,新疆地勘局地质专家根据新的地勘成果,预测了和田玉的资源量为20万-35万吨,经过地质评价的三处和田玉原生矿床,储量为2.5万吨。但众所周知,原生玉矿床多分布于昆仑崇山峻岭之中,开采难度很大。“一块和田玉籽料的形成需要十几万年时间,而近十年来人们对和田玉的需求和开采使有限的资源几乎枯竭,而与之相对的却是最好的和田玉奇货可居,被藏家藏之高阁、待价而沽。”岳蕴辉说。
3、造假泛滥,难辨真伪
由于和田玉籽料价格高、数量少,于是“滥竽充数”、“人工籽料”、“假皮”随处可见,比如在我国著名的造假区,加工假籽料、上假皮已形成一条龙产业...岳蕴辉透露,现在玉石造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产地造假,二是真假籽料,三是真皮假皮。
岳蕴辉一语中的“鉴定机构都不能严格区分原产地,何况普通玉友?已经做成的馒头,如何确定面粉的产地?”
其实真正懂玉石的行家对产地并不会那么看重,他们看重的是玉器的品质、加工工艺与艺术性。
普通藏家判断皮色是否经过染色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大量的正确经验的积累。目前市面上籽玉的皮色大多数是假的,籽玉人工染色的红皮色95%都不能溶解于酒精。如果溶解了肯定是假色。当然籽料讲究皮色也是一种误导,随着染色技术的传播,恐怕今后看不到没有皮色的雕件了。”
此外,籽料的品质多种多样,没留下皮色等特征的籽料也很难判断。有时我们甚至无法判别是不是从搅拌机里分选出来的。我能说在国际拍卖会上,玉器根本没有山料籽料之分吗?国际收藏家的收藏理念还是比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