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籽料
“千般玛瑙万般玉”,玉的品类很多,和田玉历来蜚声内外,在大自然的打磨之下,玉质温如细腻、光泽柔和,是珍贵的玉石种类。和田玉的产状类型主要有籽料、山料、山流水料、戈壁料等。和田古时候被称为“于阗”,藏语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地处新疆的最南端,南依昆仑山、北部则深入到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昆仑山是中国名山中最神秘的地方,昆仑之巅就是和田玉的源头。公元282年,河南汲县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分记载了周穆王与西王母交往的一段故事:穆王受到西王母的热情款待,临别时带回去一大批美玉,这些美玉就是今天的和田玉。这段神化传说也许就是最早关于和田玉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记载。
一般来说,玉分为硬玉和软玉,硬玉指的是翡翠,中国传统中所谓的美玉则指软玉,作为软玉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不同颜色、质地,价值也有很大差异,主要有白玉和青玉之分,白玉的体积一般不大,但是数量稀少,极为珍贵,白玉中的极品则是羊脂玉,它质地细腻,状似鹅卵,洁白温润,宛若羊脂,目前全世界只有新疆出产,极为难得。
产地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喀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5000余公斤,即采自弥勒塔山中。
和田玉按照产状的不同,可分为:子料、山流水、山料三种类型。
1. 仔料。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矿剥蚀被冲刷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的河滩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它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型,表面光滑因为它年代久远,长期受水的冲刷、搬运、分选,去其了糟粕,留存了精华。或深埋于土下,几异其坑,饱吸了大地之精华。
所以子玉一般质地较好,因它吸饱喝足,温润无比。子玉又分为裸体子玉和皮色子玉。裸体子玉一般采自河水中,而皮色子玉一般采自河床的泥土中。所以皮色子玉的年代更为久远,一些名贵的子玉品种如:枣皮红、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子玉。
2. 山流水。名称是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的。它是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冲击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年代少久远,比子玉年青。
3. 山料。又称山玉,或叫盖宝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质量常不如山流水和子玉。严格的说山料没有经过大自然的洗礼,没有饱吸宇宙之精华,应当叫它为玉石,不应当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