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磨玉难,是因为要学会捞沙、制砣、制胶和碾磨等诸多工序,没个三五年的训练是难以熟练掌握的。在老玉工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到,以往玉器制作都是师父带徒弟的作坊式承。徒弟进门得先当两三年小工,给师父端茶、倒水、洗马桶才是主要工作,想学手艺可是那么容易的。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等学了手艺,也都是一点点来,从基本功开始,好不容易能上手做活儿了,还只能做烟嘴。玉石烟嘴可以用边角料制作,市场需求也大,同时可以练习碾磨、打眼和抛光等诸多重要工序,而且万一做坏了也不心疼。加之晩清到民国时期抽烟的人也多,导致目前市面上的老玉石烟嘴比较多。这些老玉石烟嘴价格较低,可以买来把玩,更适合做学小标本。
说磨玉累,是因为必须整大在磨玉“水凳”上“蹬三轮”—靠脚蹬来带动砣子运转要是专门负责蹬铡砣开料,那一天下来直的是精疲力竭。当时有参观完手工治玉过程的外国人调侃,玉器工乒们要参加环法自行车比赛一定能夺冠。这里再次说到“捞沙子”,因为在老玉工的回忆中,捞沙子是个特别重要但又特别麻烦的事情。首先要将解玉砂放进一个盛水的圆盆里,然后搅动沙子,用木槌不断敲击盆边,让沙子按照粗细分层沉淀,然后再分层将沙子区别分开盛放,开料和做粗活的时候用粗沙子,上花和刻画的时候用细沙子。在区分沙子的时候,最怕粗沙子混入细沙子中,这样在做细活儿的时候容易产生崩裂。在加工水晶玛瑙这些质地较脆的材料时,更要重视捞沙子。
磨一件玉器往往要很多天封间,磨到最后沙子和玉屑都更加细碎,这些沙子刚好可以用作抛光使用,而这就需要保留这盆水,到了夏天往往会发臭。最倒霉的就是工匠手被砣子划破,虽然口子小,但是沾上了这脏水,容易化脓感染。和解玉砂配合最紧密的自然就是砣子,目前知道的砣子有十多种,每种砣子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技巧。雕琢一件玉器,首先要经过铡砣开料和切割,将玉器的大致形状切害出来,去掉大块多余玉料;然后再用錾砣雕琢出形状,去掉小块多余的玉料,这是对玉器的雕琢过程,因此錾砣比测砣更锋利;最后再用喇叭形口、梯形口或者平口的轧砣对玉器表面进行碾磨,这时候砣子转速要略慢一些,以免将解玉砂甩出太多,等碾平之后还要用细小的钉砣(俗称“钉子”)对细部进行雕刻,之后就能抛光了。
在雕琢碾磨玉器的过程中,玉工左手拿玉件,右手添水加沙,有节奏地蹬踏板转动子,手脚配合地完成治玉工艺。对于圆雕作品,玉工要经过多层画稿,不断加工才能雕琢出精细的立体形状和复杂花纹。手工持刻刀雕刻竹木牙角已经不容易,何况是用砣子雕刻玉石,而且还要进行抛光。雕玉工艺复杂,手法细腻多变,不经过多年的练习很难熟练掌握,而与之相配的制砣技术也不容易。铡砣由于个头大,要将其拍得平整挺实可不容易;轧砣则需要根据需要,或大或小,随时制作;钉砣则由于细小而易损耗,经常要花很多时闻来修整。而且所有砣子都需要用紫胶粘在筒了轴上,需要找准圆心,并与筒子轴垂直,才能保证旋转后切割线在纵向横向都平直均匀。
治玉工作是如此繁杂缓慢,比如做一个烟嘴需要数天时间,做一件手把件,则要十天半个月,而制作一个山子摆件则要好几个月,至于乾隆皇帝的几个巨型玉雕,则要很多工匠长年累月的劳动才能完成。也正是由于古玉制作工艺复杂而费力,才让玉器在当时就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